1.無準備養鵝。
養鵝需要育雛舍和成鵝舍。育雛前,要對育雛舍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。牆壁和天花板要粉刷,用20%石灰乳或3%苛性鈉消毒。育雛舍要全封閉,用甲醛熏蒸消毒,第二天打開門窗通風排氣。涼席要消毒烘幹,不能發黴。飼料、藥品、器具等。應該做好準備。在雛雞入園前1-2天,孵卵器要預熱,迎接雛雞入園。
2.忽視防疫,誤用藥物。
由於雛鵝抗病能力差,容易感染,主要靠接種疫苗。一旦小鵝患病,一些養殖戶,尤其是養過雞的養殖戶,憑個人經驗,采用鵝上治雞的方法,或不按療程治療,導致病情不受控製,產生耐藥性或藥物中毒。
3.不注意育雛房的溫度和濕度。
育雛室的溫度對雛鵝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。育雛舍溫度低時,雛鵝聚在一起,生長緩慢,容易被壓死或引起疾病。如果溫度高,會影響雛鵝的采食和生長,甚至引起中暑死亡。濕雛鵝也非常有害。濕度太大,小鵝容易著涼,導致感冒腹瀉。
4.在不通風的情況下,增加保溫密度。
一般雛鵝的飼養密度為1-5日齡25隻/m2,6-10日齡20隻/m2,11-15日齡15-12隻/m2,16-21日齡10-8隻/m2。合理的通風會使雛鵝生長發育迅速,新陳代謝旺盛,糞便產生的大量氨、二氧化碳、硫化氫排出。
5、衛生條件差,消毒不重要。
在農村,一些養鵝戶不注意環境衛生,育雛房離生活區很近。喂食槽、飲水槽、工具(桶、盆等。)不固定使用,很少擦洗消毒,容易交叉感染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文章发布:2025-07-05 08:31:44
评论列表
宅基地將逐步納入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 |用地|市場|建設
索嘎